Monday, January 8, 2018

老子四種

(魏)王弼 等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成書於先秦的《老子》一書,是道家學說的核心,也是形塑中華文明的重要典籍。歷代有關《老子》的注釋中,以曹魏《王弼注》及漢代《河上公注》為必讀之作。此外,1973年於長沙出土的馬王堆帛書《老子》甲、乙本,1993年於湖北省出土的郭店竹簡《老子》甲、乙、丙三篇,皆與傳世版本多有差異,亦是研讀《老子》必備的資料。

上述四種文獻合刊為《老子四種》,並重加標點、精心排印,改進歷來版本經注混雜、眉目不清的缺點。使讀者在研讀《老子》之時,能相互參照,成為最精審可靠的讀本。

(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摘錄自百度百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