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17, 2015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余光中
online access from SuperStar Digital Library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集裡的〈沙田七友記〉寫於我香港時期的盛時。那時我在沙田已經住了四年,生活大定,心情安穩,不但俯仰山水,而且涵濡人文,北望故國,東眷故島,生命的棋子落在一個最靜觀的位置。……〈牛蛙記〉、〈吐露港上〉、〈春來半島〉幾篇所表達的,仍不失這種正盛方酣的沙田心情。同樣是寫香港的天地,〈山緣〉和〈飛鵝山頂〉在九七的陰影和臨別的壓力下,感情的張力就比前三篇要飽滿得多。〈山緣〉是我對香港山水的心香巡禮,〈飛鵝山頂〉則是我對香港山水的告別式了。十年的沙田山居,承蒙山精海靈的眷顧,這幾篇作品就算是我的報答吧。如果說徐霞客是華山夏水的第一知音,我至少願做能賞香港山水的慧眼。”

(摘錄自《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自序)


此書收錄詩人所撰散文作品二十篇,品類豐富,兼擅感性與理趣,風格華美,晶瑩,明快,幽默,冶各種現代散文的特性於一爐,包括膾炙人口的〈我的四個假想敵〉、〈春來半島〉、〈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思索深入時代的感慨,技巧結合了詩、畫、和音樂的優點。

雙管在握的作家要表現一種經驗時,怎能決定該用詩還是散文呢?詩的篇幅小,密度大,轉折快,不能太過旁鶩細節,散文則較多迴旋的空間。所以同一經驗,欲詳其事,可以用散文,欲傳其情,則宜寫詩。去年初夏,和沙田諸友爬山,從新娘潭一直攀上八仙嶺,終於登上純陽峰,北望沙田而同聲歡呼者共為六人:梁錫華伉儷、劉述先、朱立、黃國彬和我。當時登高望遠臨風長嘯的得意之情,加上回顧山下的來路,辛苦,曲折,一端已沒入人間,那一份得來不易的成就感,用詩來歌詠最能傳神。用散文也能,若是那作者筆下富於感性,在敘事、抒情之外尚能狀物寫景。可惜純散文家?有一半不擅此道。另一方面,若要記述事情的始末,例如還有那些遊伴留在山下,為什麼不曾一起仰攀,有誰半途而回,是誰捷足先登,是誰掌管水壺,是誰在峰頂為眾人的狂態拍下照片,甚至誰說了一句什麼妙語,若要詳記這些旁枝細節,用散文,就方便得多了。詩一上了節奏的虎背,就不能隨便轉彎,隨便下來。詩要敘事,只有一個機會,散文就從容多了。

(摘錄自hkbookcity.c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