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Hong Kong.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Hong Kong. Show all posts

Monday, January 9, 2023

圖說香港歷史建築, 1946-1997

黃棣才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本書是繼《圖說香港歷史建築1841-1896》、《圖說香港歷史建築1897-1919》和《圖說香港歷史建築1920-1945》後,同系列的第四冊,展現了1946至1997年間香港的建築物,載有建築線圖360幅,是前三冊的總和。

從1946年到1997年之間的五十多年,香港社會急速發展,戰後的復甦、八十年代的輝煌時期,建築面貌亦有轉變。建築物由各具特色風格而轉為標準化模樣,反映社會發展由個人影響而轉為公司化的集體影響,尤以學校建築可見一斑。

《圖說香港歷史建築》是這座城市的一部發展紀錄,透過新舊照片、文獻和線圖,一筆一筆把城市每一個角落記認清楚,理解前因後果,也是向過去為香港發展作出貢獻的人表達的一番敬意。

(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Monday, November 14, 2022

我香港,我街道2:全球華人作家齊寫香港

編者:香港文學館
online access from HyRead ebook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我的城裡有你的街
外地視角的香港書寫

【香港文學館主編《我香港,我街道》續作】


《我香港,我街道》集合54位香港本地作家書寫香港街道,出版一年後,續作《我香港,我街道2》更引入外地視角,輯一「我的城裡有你的街」邀請曾經或當時居於外地的作家寫書寫與香港一條實存街道同名的外國街道,穿透名字背後所蘊藏的歷史文化,瞭解香港與外界的無形聯繫,例如台灣作家房慧真寫灣仔的太原街與台北的太原路,胡晴舫寫香港的第三街與紐約曼哈頓的第三街,澳門作家袁紹珊寫澳門天神巷與香港天后廟道。輯二「那裡的香港人」邀請居於外地的作家,寫香港一條實存街道上的一個人,包括台灣作家言叔夏、黃麗群、楊佳嫻、騷夏,與現居外地的香港作家廖偉棠、洪昊賢、沐羽、惟得等人。除了專業作家,輯三「我城漫遊」的作者群亦有香港舞蹈家、政治人物、社區工作者與素人學生,更能顯香港日常生活與庶民視角。

本書繼續發掘這個城巿的多樣性,埋在熟悉之下的陌生,或隱或現的紐結;而它與第一集的差別在於,為「香港本土」引入了更多的海外維度,在更多的對照與差異之中,想像連結與共同,面對我們離散的本質。——鄧小樺(編者序)

斷續看著新聞,斷續看著這些書寫香港的文稿;忽然覺得篇章如藥,鎮靜心神,又似旌幡與秘帖,招魂。——陳慧(推薦序)

(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Monday, August 8, 2022

從書影看香港文學

許定銘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一部個人的香港文學全紀錄
從書影看我城的文藝生活誌


香港新文學發展至今已近百年歷史,筆者忽發奇想另闢蹊徑,以書話形式寫部別開生面的香港新文學史。

《從書影看香港文學》集文三百篇文學精粹,內容以個人收藏的各年代舊版新文學書為主。「書影」是個總稱,包括了書影、版權頁和前代書主的留言等。「書影」本身已是件裝幀藝術品,不同的設計家自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可供欣賞;版權頁是書的出世紙,不同的版本往往可以有不同的內容,也可能有作者不同的前言後語,可供研究者探究;前代書主的留言是書話中最具趣味的部分,您不妨讀讀侶倫與鷗外鷗之間的〈看一段題辭〉;寫彭成慧與方寬烈師生關係的〈靜遠的《做人藝術》〉等,即可領略舊書的風味。

作者一九五O年代起讀文學書,一九六O年代一頭栽進文學的書堆裡:買書、賣書、開書店、寫書、出版……,與所有和書有關的都結了不解緣,六十年不變,對一九五O、六O年代的香港文學有深入的認識,執筆時自然以這二十年為重點。一九五O年以前的文學書,多為大時代淘汰,或因世亂而甚難搜尋得手;一九七O年以後至今的日子很長,出版的文學書似恆河沙數,亦難以選擇,只好作為本書的副選,讓有心人日後去補充了。

(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Monday, July 11, 2022

也斯的香港故事 : 文學史論述研究

王家琪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也斯(梁秉鈞,1949–2013)雖然沒有寫出一部「香港文學史」,但是他的文學評論展現出鮮明的文學史意識,就着他關注的若干課題,提出了基本的歷時敘述框架,並致力探尋香港文學的價值、本質、特點等等。他既建立了許多香港文學課題的研究框架和基本認識,同時又是具代表性的重要作家,兩方面都深深影響了香港文學史。

也斯是香港文學史上少有創作及評論都極其重要的作家,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創作方面。本書從「後殖民」、「現代主義」、「都市文化」、「生活化新詩」及「抒情」五個關鍵詞切入,研究也斯對香港文學史的貢獻,全面梳理和分析他由六七十年代開始的專欄短評到八九十年代以後的學術評論與研究,結合其文學創作,呈現他敘述的「香港故事」。本書有助於讀者認識也斯對香港文學的評論,並引領我們重探香港文學史的關鍵面向。

(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Monday, June 20, 2022

承教・城傳 : 九龍學校的故事

李子建, 劉瑩, 陳智德, 香港教育博物館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1860年中英簽訂《北京條約》,揭開了九龍發展的序幕,市區急速擴展,人口增長,教育需求亦大增。不少早年扎根於香港島的辦學團體洞悉對岸的教育需要,紛紛跨海拓展教育服務,作育英才。其後,辛亥革命、民國新政府成立、新文化運動,以及抗日戰爭等家國大事相繼發生,不少國內知識分子來港從事教育工作,除港島外,亦有大批國內民眾和學校遷徙至九龍各區。

世代更迭,人事遞嬗。如今,走進九龍半島,城市面貌雖已經歷幾番轉變,但仍能隱約從彌敦道、太子道、上海街、大埔道等最早發展的道路和歷史建築,細味新舊城區如何互相交融,從而尋覓各區的歷史延續。現存或停辦的學校,在不同年代,分佈於九龍各處,亦一同譜寫社區歷史,見證城市和教育的變遷。

本書涵蓋九龍早期城市發展、教育歷史、人物訪談、藝術教育及文學等多方面的內容,引領讀者重遊熟悉的街道、景點,窺探時代變遷的足跡,並追溯九龍各校的藝術教育如何營造社區文化藝術氛圍。

(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Monday, May 23, 2022

藏在地名裏的香港

木木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優美散文:作者精選數十處香港地名,從中撰文探究香港歷史文化,講述在港生活諸多趣事。
手繪地圖:每篇文章文首配有手繪水彩地圖,標註著名景點與人文古跡,文藝清新,直觀介紹香港各地風貌。
古體詩詞:作者對古體詩詞頗有研究,文中插入許多作者

(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Monday, May 2, 2022

香港粤語 : 二百年滄桑探索

張洪年
online access from iRead eBook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粵語在香港作為一種有機體,有自己蓬勃的生命力,而且不斷地在變化。語言並不如想像之中那樣古板或死板。

1990年代,徘徊在柏克萊東亞圖書館的張洪年教授,無意中看到書架上有一本關於粵語的老書,一時好奇心動,順手抽下;站在昏黃的吊燈底下略略翻閱,接著就坐在圖書館地上,看了整個下午。這一回無心插柳,開拓了他後來二三十年的研究新路向。

《香港粵語:二百年滄桑探索》選輯了張洪年教授歷年所寫的一系列語言學文章,具體描述早期粵語的各種語言現象,解釋香港粵語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一世紀之間發生的種種變化。香港早期的粵語來自廣州,二十世紀中期以後逐步與廣州話分道揚鑣,漸漸自成一種語言。如今香港人口絕大部分以粵語為母語,社會上的活動都以粵語為主要溝通語言。香港的粵語雜用大量外來語,有的已經成了本地詞彙一部分,在語音和語法層面也發生了許多新變化。

然而,這些變化到底如何發生,幾時發生?變化的牽涉面有多廣,軌跡是否可循?我們能否在其他語言中,找尋到類似的發展?這種種問題,都是對語言發展歷史有興趣的人必須面對、尋求答案的重要切入點。作者希望能從眾多的語料之中,擬構出粵語在這新舊交替之際的發展軌跡,供後來者參考和討論。

(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Monday, January 24, 2022

香港電影 2020 : 紀實遺城

主編:鄭超、致寧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電影是暗室中的光景。2020年,病毒徹底污染了這裏人所共想的自由氣息。但作息者耕耘不絕,始終守護光影無限。創作和評論的堅持,毋懼歷史,讓擦出的火花吶喊。這便是香港。──陳清僑(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授)

這書或許不只是年度香港電影回顧。在此困頓的時代,依然用文字鐫刻電影的熱情。見證一份華語片風華勁挺的關愛。──黃建業(電影系教授、前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

本書從「逆疫市」的現象電影、到現已無法完整在香港放映的紀錄片,乃至短片都一一論及,在艱辛的一年為香港電影留下了完整的紀錄及分析。絕對是香港電影愛好者的珍貴收藏書。──黃綺琳(《金都》編導)

(摘錄自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Monday, November 8, 2021

余達之路—糖薑大王與戰後香港

余皓媛、區志堅
online access from iRead eBook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香港人對九龍塘又一村並不陌生,它是一個寧謐而優美的社區,簇集了一排排的房舍、一所所優秀的學校,以及一條條以花卉命名的街道。而貫穿整個社區的「達之路」(Tat Chee Avenue),是殖民地年代香港極少以華人姓名來命名的街道之一,以表揚余達之先生對香港的傑出貢獻。

二戰後的香港百廢待興,而「糖薑大王」余達之,在開拓個人事業之餘,已為香港公共事務作出重要貢獻,更對推動整個社會的經濟、民生及教育發展都有抱負及承擔。余氏這種有別於只顧追求私利、絲毫不捨的狹隘商界作風,非常值得後人借鏡。他帶領香港工商業界走向國際、推動開發官塘工業區、銳意改善工人生活,更關注新一代教育,興學施教,為日後香港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書記錄了早期香港歷史重要的一頁,兩位作者分別為余達之的孫女余皓媛,以及從事歷史教研工作的區志堅博士,透過史料追查與口述對照,期望與讀者一同在「達之路」上,回顧余達之傳奇的一生。

(摘錄自cityu.edu.hk/upress)


The "Post-War Hong Kong & the Story of Tat Chee Avenue" Exhibition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housing, education, and industry conditions in the 1950s – 1960s using historically valuable images, publications, and maps. It also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Tat Chee Avenue and Yau Yat Chuen,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contributions of U Tat Chee to their development. The exhibition is being held until 12 November 2021 at the Wofoo Foundation Gallery, Run Run Shaw Library,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READ MORE

Monday, July 5, 2021

香港村落 : 江啟明畫筆下的鄉郊歲月

江啟明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躍然紙上的香港村落,
一筆一畫回到純樸的鄉郊歲月……

香港土生土長的自學畫家江啟明,年過八十依然孜孜作畫,以寫實風格繪盡香港風光。《香港村落》為前作《香港元氣》的續篇別冊,作品集中描繪香港村落,有些風景今天仍存,尚待我們發掘和珍惜,有些全憑畫家把美留住,供我們在紙上細細念想。

畫作以外,《香港村落》盼以紙筆把大自然及人文歷史交融,好讓讀者不僅從中領略鄉野之美,亦能深入認識香港歷史,記下先民走過的路,貫徹畫家「放下小我,融入大我」的藝術理念。

江啟明先生的畫,既描寫區域發展,也不忘鄉郊歲月,在遠景與近貌之間,印上了畫家自己的足跡,也留住了這個城市千變萬化的樣貌。──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 周佳榮

(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Monday, April 12, 2021

香港電影王國 : 娛樂的藝術 (Planet Hong Kong : Popular Cinema and the Art of Entertainment)

大衛博維爾 (David Bordwell)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著名電影史學家及理論家David Bordwell《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 2020年香港增訂版。2001年香港中譯第一版早已絕版多年,增訂版新加了兩章及兩個附篇(「無間道」三部曲及杜琪峯專論),全書共360頁,內頁插圖幾乎全部轉為彩色,極盡精美。

David Bordwell對香港電影情有獨鍾,對香港電影七十年代至今的藝術成就及其對國際影壇的貢獻分析入微。全書旁徵博引,圖文並茂,喜歡香港電影的影癡必讀。

(摘錄自filmcritics.org.hk)


Monday, March 22, 2021

社會‧作家‧文本: 南來文人的香港書寫

沈海燕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南來文人與香港文化

一九四九年後的香港文學與一九四九年前的香港文學有很大的差別,「和平文藝」產生的影響,不論好壞,都是值得注意的,因為它確是帶來了影響。——劉以鬯〈香港文學中的「和平文藝」〉

一九三、四○年代,中國一批文人在《和平日報》工作,並於1949 年前後南來香港,從事文藝創作。共同擁有「和平文藝」這個背景的諸位南來文人,稱為「和平文人」。劉以鬯一再確認「和平文藝」對1949年後的香港文學具重要影響。

若要勾勒一九五、六○年代的香港文壇面貌,不能不論及報紙連載,更要兼顧作家、作品及刊登園地等三方面。《星島晚報‧ 星晚》編輯歐陽天,號召一眾「和平文人」相繼發表重要的連載小說︰徐訏〈彼岸〉、易文〈閨怨〉、南宮搏〈李後主〉,劉以鬯〈酒徒〉、〈寺內〉和〈對倒〉等。佳作不但提高報紙銷售量,更可結集出版,改編為電影,香港文化產業的緊密相連由此可見。歐陽天、徐訏和劉以鬯在「星晚」的連載小說具跨界特點,是研究當時文化產業的重要例子。

(摘錄自cp1897.com.hk)


Monday, January 18, 2021

香港築印

馮俊鍵; 攝影、插圖, 陳耀慈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歲月悠長的建築
仍蘊含著流動的生命

走在香港的大街上,
總會與不同的建築物擦身而過,
新舊區交替之間,
不少建築屹立於城市多年,
成為歷史的見證,
承載着幾代人的回憶。

本書以細膩的筆觸與繪畫,
勾勒出香港富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
還以相片展現它們今天的面貎,
在多角度的重塑下,
一磚一瓦流露着人情味與質感,
讓讀者追憶香港舊日生活之外,
也能憑藉建築物的變遷,
見證時代的更迭。

(摘錄自cp1897.com.hk)


Monday, January 11, 2021

香港歷史考察之旅 (Hong Kong History Excursion)

鄭寶鴻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親身走進城區現場 按圖索驥細味歷史

讀歷史書、欣賞老照片,不如親身走進歷史現場,從真實感受、點點痕跡,去搜尋各種歷史細節。

本地歷史掌故專家鄭寶鴻,自行開發出多條港島歷史考察路線,每一條路線作者都多次帶隊導覽,
行程豐富,包含大量有趣香港歷史資料,參加人士無不拍案叫絕。

書中刊載了二百多幅歷史圖片,讀者按圖索驥,走遍港島東區、中區、西區、金鐘區及灣仔區,九龍尖沙咀、油麻地、旺角、九龍塘、九龍城、深水埗、九龍灣、觀塘以至將軍澳等區域,沿途比對各區新顏舊貌,來一趟趣味盎然的香港歷史散步。


Still reading historical titles or seeing old photos? Why not visit the historical sites by yourself, and trace every bit of Hong Kong history in the real environment?

Hong Kong history expert, Mr. Cheng Po Hung, has himself designed a number of historical guided tours for the Hong Kong Island. He has led tours to walk through every route. With rich itinerary that contains numerous interesting historical details of Hong Kong, the guided tours were highly praised.

This book includes more than 200 historical pictures of Hong Kong. Readers can travel through the Eastern, Central, Western, Admiralty and Wan Chai districts in Hong Kong Island, Tsim Sha Tsui, Yau Ma Tei, Mong Kok, Kowloon Tong, Kowloon City, Sham Shui Po, Kowloon Bay, Kwun Tong, as far as Tseung Kwan O districts, comparing the old and the new appearances of these areas.

(摘錄自cp1897.com.hk)

Monday, December 21, 2020

電影港義:香港電影的60堂人生課

港唔斷戲 (著)
online access from iRead eBook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人氣電影專頁「港唔斷戲」
60套香港電影=60堂人生課
導演:陳詠燊/黃浩然 
新生代演員:余香凝/吳肇軒/岑珈其/李任燊/周祉君/陳漢娜/陳家樂/郭漢柱/張建聲/梁雍婷/麥芷誼/麥子樂/游學修/廖子妤/蔡頌思/談善言/盧鎮業 撐場推薦

從《行運一條龍》學說「對不起」;
《逆流大叔》的真香港人精神;
都市男女的《十二夜》愛情輪迴;
《大隻佬》萬般帶不走的因果;
不認命的我城,終究《樹大招風》……
光影中哭過笑過領悟過, 大銀幕上是他也是你和我。 那些印在腦海中的對白、真真假假的情節、揮之不去的殘影……
人生如戲,我們在香港電影中成長。
這是屬於香港人的 60 堂電影人生課。
「感謝香港電影!世界上有無數優秀的電影, 但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港唔斷戲

(摘錄自cp1897.com.hk)


Monday, December 7, 2020

香港粵語片藝術論集

盧偉力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香港粵語片藝術論集》結集了香港電影研究者盧偉力從九十年代末以來,關於五六十年代香港粵語電影藝術的研究文章,當中包括論文、筆記和影片賞析,亦是作者在電影方面的文字紀錄。本書談到多位粵語片時代的重要影人,如李鐵、盧敦、任劍輝、紅線女、關德興、新馬師曾、曹達華等,亦述說了香港粵語電影與當時的時代變局、社會變遷,甚至國際政治環境、意識型態的關係。

(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Monday, October 26, 2020

香港當舖遊蹤 = Excursions in Hong Kong Pawnshops

徐振邦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本書以當舖為中心,分五個部分介紹關於當舖的知識,包括當舖的設計、當押流程、當舖營運與管理手法、當舖的現代化以及與當舖發展有關的故事,書中亦穿插著香港當舖的特點和香港個別當舖的發展歷史。作者在書中還引用了舊時香港報章上關於當舖的專欄文章,並在書中穿插大量有關當舖的照片,在書的結尾亦單獨開出兩章,將曾經在報刊上刊出過的與當舖有關的漫畫以及作者本人收集的當票票頭做一展示。本書內容豐富,文字輕鬆易讀,是了解香港當舖的必備讀物。

(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Monday, October 19, 2020

校服歲月 : 圖說香港校服史

陳美怡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穿長衫的男生,從甚麼時候開始改穿恤衫西褲上學?
‧上世紀的制水問題如何影響校裙長短?
‧工業發展潮流、披頭四、嬉皮士風等,如何影響了校服造型?
‧香港電影和電視劇集歷年呈現了怎樣的校服形象?

由大襟裝、長衫、工人褲、水手服到白色連身裙……我們學生時代都穿過的校服,記載的不只是每個人的青春歲月,還有香港的百年歷史。由時裝設計師陳美怡,聯同香港教育博物館合著的《校服歲月:圖說香港校服史》,參考逾千舊照、校刊、文獻,以及訪問校服供應商、各校師生校友等,再結合香港歷史的發展、世界時尚潮流的影響,從中推敲校服的演變方向,以及背後的文化意義。

本書既以年代為縱、款式風格為緯,清晰展示香港校服自開埠至今的發展脈絡;各章亦附多篇小故事,以輕鬆角度為校服史補白。尤其可貴的是,本書不但收錄多張老照片,還有超過四百張手繪插圖,通過一頁頁的視覺盛宴,帶你重新發現我們早已視為日常的校服之美。

(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Monday, July 20, 2020

香港北魏真書

陳濬人, 徐巧詩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榮獲2019年第二屆「香港出版雙年獎」「出版大獎」及藝術及設計類「最佳出版獎」

「香港北魏真書」設計研究計劃,總結長達六年的北魏書法研究和字體設計創作歷程。本書收錄了南北朝魏碑、清代書法家趙之謙到四十至七十年代盛行香港的北魏招牌書法源流和藝術價值,訪尋香港北魏書法家區建公、蘇世傑墨寶故事,還有於不同年代遍佈香港城市街道和日常生活的北魏體應用實例,首次專訪獨步香江的貨車北魏體設計者楊佳。

字體設計師陳濬人,以設計思維分析北魏歷史文化和創作精神,利用電子向量曲線和字體設計原理演繹當代香港北魏真書,設計案例多達二十多項。還有與多位設計創作人包括麥震東、譚智恒、柯熾堅和許瀚文的對談系列,探究字體在城市和設計文化中的重要角色。

(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Monday, June 29, 2020

香港史 : 從遠古到九七

劉智鵬、劉蜀永
check holdings in CityU LibraryFind
check resources on the same subject in CityU LibraryFind

《第十三屆香港書獎》決選書目之一

「香港是一本難以讀懂的書。」這彈丸之地如何從一個不起眼的傳統漁農社會,一躍成為享負盛名的國際大都會?要讀懂她,必須從遠古時代的歷史開始。

《香港史—從遠古到九七》是香港史專家劉智鵬及劉蜀永兩位教授最新的學術著作。全書共九章,有系統及深入地探討了香港史的不同專題,其中包括:屯門在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地位、戰前香港的新界土地問題、戰後影響本地社會發展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現象,例如20世紀50、60年代香港的三次社會動亂,以及麥理浩時代的社會政策等。香港史是中國史的組成部分,本書特別關注歷史上香港與國家關係的互動,重點研究香港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中國因素與香港發展的重要關聯,以及中英兩國在香港問題上的交涉和角力情況。要全面認識香港,就要閱讀香港史。本書展示香港從遠古到九七年間的歷史面貌,帶領讀者參與一場歷史之旅。對香港歷史感興趣的市民、學生、老師及學者絕不能錯過。

(摘錄自cityu.edu.hk/upress)